踐行節能低碳 建設美麗內蒙古
發布時間:2013-06-24 新聞來源:一覽監理英才網
國務院決定,自2013年起設立“全國低碳日”,時間為每年全國節能宣傳周第3天。今年6月15日至21日為全國的節能宣傳周,活動主題為“踐行節能低碳,建設美麗中國”。6月17日為全國低碳日,活動主題為“美麗中國夢,低碳中國行”。
2013年是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承前啟后的關鍵之年,也是落實黨的十八大和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的開局之年。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積極參與生態文明建設,宣傳節能低碳,在全社會樹立和普及生態文明理念,努力建設美麗中國顯得極為迫切。低碳理念的踐行需要貫穿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更需要全社會的積極參與,在全區轟轟烈烈開展節能宣傳周和低碳日活動之際,自治區節能減排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自治區應對氣候變化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號召全區各族群眾、各個行業、每個家庭、每個人都攜起手來,積極行動起來,將節能低碳發展理念貫徹落實到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個環節和全過程。為建設美麗中國、美麗家園、美麗內蒙古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的總體布局。自治區黨委、政府提出了“8337”發展思路,強調了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這意味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生態保護的任務更加艱巨。建設美麗中國,建設美麗與發展雙贏的內蒙古,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構建祖國北方重要生態屏障為核心,以生態保護為基礎,以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為目標,正確處理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關系,堅持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為內蒙古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樹立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理念。
內蒙古橫亙“三北”,生態系統多樣,是全國重要的生態功能區和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屏障。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建設全局,建設美麗內蒙古,不僅是內蒙古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基石,也是鞏固國家生態安全和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依托。邁向“美麗中國”的生態文明之路,根本途徑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核心問題是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資源開發和環境保護的關系,主要手段是推進節能減排。內蒙古作為祖國北方重要的能源富集區、基礎性戰略資源重要產地,全區經濟目前仍以資源開發為主,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將是一個相當長的過程。為此自治區黨委、政府在準確把握國內外形勢,科學分析區情的基礎上,提出了“8337”發展思路,在“八個定位”中明確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建成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我國北方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在“三個更加注重”中,又強調了要更加注重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內蒙古資源豐富但發展不充分,正處在生態文明建設和改革發展的關鍵時期。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西部大開發10多年來,內蒙古依托資源,大力推進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但隨之帶來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大規模開發導致的資源浪費、環境破壞日趨嚴重。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充分表明,堅持“發展才是硬道理”是完全正確的抉擇。但在實踐發展這個“硬道理”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始終堅持科學發展觀,切實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產業結構,堅定不移地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可持續發展。面對日益嚴峻的資源環境壓力,面對人民群眾對于良好環境、美麗家園的呼喚和期盼,內蒙古堅定不移地走建設生態文明之路顯得格外重要和緊迫。
加強節能減排,為建設美麗內蒙古保駕護航。
節能減排是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動資源利用方式根本性轉變,加強全過程節約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強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堅持不懈地推進節能減排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切實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是經濟轉型升級的倒逼機制,是綠色發展的重要途徑也是破解資源環境約束、促進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對于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在過去的一年里,全區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認真貫徹執行中央和自治區關于節能與應對氣候變化的決策部署,加大目標任務的落實力度,各項工作取得了新的進展。在節能方面,我們頒布實施了《內蒙古自治區實施辦法》,制定出臺了自治區《“十二五”節能減排規劃》、《“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法律和政策性文件,通過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健全節能工作機制、強化目標責任考核等措施,全區單位GDP能耗下降5.34%,超額完成了全年的目標任務。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自治區成立了以自治區領導為組長的協調領導小組,制定了“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開展了適應氣候變化政策研究、溫室氣體清單編制、低碳試點城市項目建設等工作。國家下達我區“十二五”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目標是下降16%,2011年下降了3.05%,2012年下降了6%,兩年累計下降8.87%,完成“十二五”進度目標的53.25%。當前我區節能減排雖然已取得顯著成效,但節能減排的形勢還相關嚴峻。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生產、輸出基地,去年我區煤炭產量已達10.7億噸,占全國總量的1/3,煤炭消耗量在全社會能源消費結構中占90%以上,電力、化工、鋼鐵、有色、建材等高耗能工業占到全區能源總消耗的80%以上,人均萬元GDP二氧化碳排放量均高于全國水平。“十二五”后3年,隨著一大批重點煤化工項目陸續投產,我區能源消費總量仍處在剛性增長階段,溫室氣體排放也將繼續增加,資源和環境面臨的壓力日益增大。
在當前形勢下深化節能減排工作要堅持節能降耗意識不松懈、堅持節能降耗目標不動搖、堅持工作力度不放松。在深入持久推進節能減排的過程中,還要切實轉變發展觀念,堅持科學發展和長期節能減排,立足資源稟賦、發展階段和產業實際,尊崇基本規律,采取相應對策措施,更好地發揮企業主體作用,變被動為主動節能,從主要采用行政手段轉變為更多應用市場手段,綜合運用法律、經濟、技術和必要行政手段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更新發展理念,以節能排減為抓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發展質量,為推進生態文明和美麗內蒙古保駕護航。
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生產方式轉型。
發展循環經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黨的十八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部署的重大舉措,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當前我區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牧業產業化持續推進,能源資源需求將呈剛性增長,廢棄物產生量將不斷增加,經濟增長與資源環境之間的矛盾將更加突出,發展循環經濟的要求更為迫切。我區發展循環經濟要堅持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統籌考慮資源和環境的承受力,著力推進綠色發展、循環發展、低碳發展。以減量化、再利用和資源化為原則,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資源節約、資源綜合利用、清潔生產為主要方式,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的要求,積極探索和推廣工業、農業、服務業等領域生態經濟發展模式,構建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和綠色消費體系,推進生態經濟發展。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鼓勵在生產中盡可能地利用可循環再生的資源替代不可再生資源。鼓勵推廣應用節能環保的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扎實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大力發展生態產品,做大做強草原綠色生態產業,著力打造一批草原特色綠色產品,提高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推進綠色農畜產品生產加工輸出基地建設。
堅持以人為本,建設美麗家園。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不僅要滿足對農產品、工業品和服務的需要,還要滿足對生態產品越來越迫切的需求。要把滿足人民過上美好幸福生活的新期待作為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切實解決影響我區各族群眾健康生活的突出環境問題,讓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新鮮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環境中。要加強村容村貌綜合整治、突出抓好水源地保護,加快農村牧區飲水安全工程建設,切實解決農牧民飲水安全問題;大力推進農牧區傳統能源的替代,認真落實以獎代補政策,鼓勵農牧民積極參與房前屋后、交通沿線及公共場所的綠化美化工作,努力做到水源清潔、能源清潔、家園清潔、田園清潔,使廣大農牧民轉向文明衛生的生活方式。大力開展生態創建活動,積極開展環境友好型企業、生態工業園區的創建,積極開展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創建,積極開展低碳經濟示范市縣創建活動,努力使內蒙古天更藍、水更清、山更綠。
創新體制機制,完善生態文明制度建設。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內蒙古,是個長期的過程,依賴于一個規范的、長期的、穩定的制度環境,形成“硬約束”的長效機制。要研究制定出臺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方案及配套措施,研究開展節能量交易試點,加強重點領域節能工作,進一步淘汰落后產能。嚴格控制重點區域和主要流域污染排放,加強燃煤電廠、鋼鐵和水泥等行業的脫硫脫硝改造,積極推進排污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加快培育低碳經濟體系,建設森林草原碳匯基地,培育碳匯交易市場,推動開展碳匯交易,把內蒙古豐富碳匯資源充分利用起來。做好節能減排示范工程和新產品、新技術、新設備推廣應用,完善節能減排政策措施和綜合服務體系、強化節能減排責任目標的落實。
合理引導消費行為,形成文明生活方式。
形成文明生活方式,消費行業和生活方式看似小事,實則是全社會的大問題,每時每刻都會對資源環境產生直接影響,同時也會間接影響生產方式。我們每個人都要從自己做起,從每一點一滴做起。要樹立健康的消費理念。引導人們自覺節約每一滴水、每一度電、每一張紙、每一粒糧,在全社會形成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新風尚,使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成為每個人的主流價值觀。要形成合理的消費行為。倡導綠色消費、集約消費,引導人們理性消費、科學消費,形成節儉辦事、減少污染、有益健康的生活方式。創造整潔的生活環境。大力扶持綠色交通,推廣天然氣、沼氣、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減少機動車尾氣、工業排放和建筑揚塵,推行垃圾分類回收和循環利用,提高危險廢棄物集中處理能力,綠化、美化、凈化生活環境。
建設美麗內蒙古核心是美,它不僅是內蒙古的環境優美,還體現在人的精神面貌、人的心態、人的幸福感以及城鄉面貌和社會秩序的和諧等方方面面。只有內蒙古的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人文環境等都變得更加美好,美麗內蒙古內涵才更為完善。建設美麗內蒙古,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只有政府、企業、公眾各盡其責、各盡其能、各盡其力,美麗內蒙古才能成為現實。
【打印】 【關閉】
分享到: | ![]() |
![]() |
![]() |
![]() |
![]() |
![]() |